產業的高度取決于科技的高度,而科技的背后則是人才。多年來,山東新華醫藥集團公司通過大力實施人才戰略,著力抓好科技、經營管理、營銷和高技能為主的四支人才隊伍建設,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在激活企業發展動力的效果得以充分體現,為企業實現轉型發展平添強勁動力。
□本報記者 周榮順 通訊員 徐雪梅 魏長生 扈艷華
1月12日,在省政府公布的全省首批175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名單中,新華制藥有三名科研人員入選,是全省入選人數最多的一家企業。其中,鄭忠輝、李興泰被授予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朱連博被授予產業技能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體現了新華制藥多年來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
完善開發機制,構筑人才高地
作為一個已歷經73年發展歷史的國有企業,怎樣才能在新常態下加快企業轉型發展,新華制藥把寶壓在人才這個科技發展的第一資源上。通過大力實施人才戰略,不斷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充分激活人才創新活力,傾力打造轉型發展的強力引擎。
近年來,公司先后出臺和完善《科技進步獎管理辦法》、《科研階段成果獎管理辦法》和《新產品投產獎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起規范有效的獎勵機制,涵蓋了從新產品研發、投產到上市以及老產品工藝改進的全過程。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泰山學者—藥學特聘專家崗位,建成重大抗腫瘤藥物創新等六大技術創新平臺,為人才施展才能營造良好硬件和軟件環境。
緊跟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要求,公司制定出臺一系列人才吸引和獎勵政策。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改變過去人才引進單一的校園模式,大力引進成熟人才,并對人才給于優厚待遇,博士、碩士可分別享受25萬元和3—5萬元的安家補助。制定科研成果進行業績考核獎勵政策,對取得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計等創新成果的,給予10—60萬元不等的獎勵。
隨著人才戰略的深入實施,企業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目前,新華制藥擁有授權專利188項,其中發明專利92項,有兩個專利項目獲得了山東省專利金獎, 是三星級“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最高級)。先后取得國家新藥證書68個、新產品文號113個,研制成功了國家一類新藥乙氧苯柳胺及軟膏、三苯雙脒及腸溶片,國家二類新藥馬藺子素、格列美脲、雷貝拉唑鈉等新產品。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聯合研發的國家一類新藥三苯雙脒,被國家衛生部確定為治療腸道寄生蟲病中鉤蟲病的首選藥物,并取得了化學結構、合成工藝及制劑處方等三項國際發明專利,它的問世填補了中國沒有國際原創新藥的空白。
新華制藥董事長張代銘表示:人才在科技、管理等工作中取得了創新成果,創造了社會財富,實現了經濟效益,人才的管理者、使用者就要給予與其貢獻相稱的物質待遇、精神激勵和社會地位,以充分體現人才應有的價值。這一理念,體現了新形勢下人才資源開發的內在規律,體現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體現了科學的人才觀。
面向全球視野,整合為我所用
2012年,新華制藥“院士工作站”暨“泰山學者研究崗位”揭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甄永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邵榮光教授為團隊核心,為企業在高技術領域的科研開發及科技成果轉化、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提供強有力支撐。院士工作站及泰山學者的落戶,也極大地帶動了新華制藥創新層次、豐富了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目前已聯合培養了三名博士后,研發合作從已有的產學研模式向創新藥物研究平臺的建設領域延伸。
面向全球視野,引進企業需要的高端人才,德國籍的高層次技術專家Dittmar Nerger(中文名:李迪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高分子化學及生物制藥領域主持了十多項重大技術項目的研發,獲得了十多項專利,并有6個產品投入商業化生產。這位世界頂端制藥企業——德國拜耳的專家被新華制藥的企業文化和創新環境所吸引,受聘擔任新華制藥國際首席科學家,帶領研發團隊開展的新技術研究課題列入2014年、2015年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李迪明獲省政府頒發的“齊魯友誼獎”。
“能整合多少人才便擁有多少人才”。新華制藥建立起核心和骨干人才庫,把企業的科研機構建進高校院所,與山東大學、淄博高新區聯合成立生物醫藥研究院,與中國藥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聯合組建創新藥物研究中心,在美國、歐洲設立分公司,把技術合作深入到歐美等發達國家。一位深入到新華制藥調研的人才專家說:“在科技創新中,新華制藥事實上使用和調動著眾多的高精尖人才,他們有的即使編制不在新華,卻是新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健全完善的人才培育機制,更催生了一大批土生土長的真才實學者。這次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產業技能類)的朱連博,就是新華制藥一手培養起來的專家。只有中專學歷的他,1980年參加工作后一直在生產、科研一線崗位,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企業的精心培養下,一步步成長為一名新藥研發領域的能手,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項,其中授權12項,獲得山東省首席技師和國家技能大師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在新華,有多大才能就給多大舞臺。依靠“以人為本”科學人才機制,搭建起一個良好的人才平臺,大量人才涌入新華,并在這里建功立業。
目前,新華制藥擁有一支由7名博士、160多名碩士、800多名本科生組成的高科技人才隊伍,他們在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使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實處。隨著一大批新藥研發重大科技成果投入產業化生產,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正逐漸顯現。
懷惜才愛才之情,是人才就給你舞臺
“在新華制藥,讓每一個人都能與企業一起成長不掉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張代銘說,在這樣的人才理念指導下,使新華既能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更為培養人才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新華制藥采取不同形式引進企業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為我所用”,每年都會從全國各大高校吸引大批優秀畢業生,充實到科研、營銷、生產一線,同時還采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建立了包含事業發展、人才成長、職業晉升、薪酬獎勵、榮譽激勵、情感關懷和企業文化等多路徑激勵機制,使各類人才都有自己的職業晉升通道,確保人才招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鄭忠輝是新華制藥十年前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引進的博士,近年來 ,在他主持的40余項新藥研發工作中,先后取得3類新藥證書3個,新藥生產批件5個,參加或主持國家、部省和我市多項研究課題,帶領的科研團隊曾獲得淄博市優秀創新團隊。談起取得的成績,他深有感觸地說:“是領導的信任給了我信心,是新華制藥給我搭建起實現創新夢想的舞臺。”
王兵,新華制藥204車間工程師,長期扎根在生產一線,肯動腦、善鉆研,取得了一批質效顯著的創新成果。他主持了多項產品工藝改進,有的每噸降低成本上萬元,有的年增效益200余萬元。努力、付出就會收獲碩果,王兵由一名普通大學畢業生成長為一名高級工程師,被評為淄博市勞動模范。市總工會為推廣他的創新經驗和做法,專門成立了“王兵創新工作室”。
不拘一格,用人所長,創造平臺,一大批人才和技術骨干通過工作實踐的培養和鍛煉,脫穎而出,成為行業內的“名人”。
新華制藥除了擁有高層次的創新人才團隊和國際化的管理人才團隊,還有一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作為全省僅有的2家企業辦學培訓基地之一,新華制藥金藍領培訓基地已培訓886人,一批批金藍領在新華肥沃的土壤上成長,目前擁有高級技師600余人,技師800余人,高級工近千人,先后有50多人被評為省市首席技師和突出貢獻技師,高級能人才比例達到了操作員工總數的50%以上。正是這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生產出了高質量的新華藥品,堅守著“產品質量關系企業生命,藥品質量關系人的生命”的質量價值觀,使“新華”品牌馳名中國,享譽海外。
刊登于:《淄博日報》2016年2月1日第4版